12月30至31日,铜陵学院召开第十二次教学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丁家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倪国爱,副校长童健、夏美武,校纪委书记牛爱平出席会议。全校正高以上职称人员、副处以上干部,各院部教研室、实验室、实训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和教学科研秘书(教务员),校教学督导组组长,青年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会议。
12月30日,丁家云主持开幕式,倪国爱作了题为《加快新阶段高质量发展 服务新时代“三地一区”建设 奋力开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从“抓内涵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优异成绩”“抓质量提升,‘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持续发力”“抓平台培训,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抓专业优化,服务支撑 ‘三地一区’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抓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品牌持续擦亮”“抓学科竞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彰显”“抓招生就业,办学实力和水平得到更加认可”七大方面回顾了学校第十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的教学科研人才等工作,指出了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人才等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022年,铜陵学院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总目标,以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为突破口,以全面落实课程思政为发力点,以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时代新人培养之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倪国爱指出,处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和安徽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新格局中,要求我们要有新的作为、新的担当,必须时刻保持“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智慧扎实推动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硕士立项单位建设。铜陵学院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好“指挥员”的担当和职责,把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不等不靠不埋怨,带头抓、带头干、带头拼。广大教师要发挥好“战斗员”的关键作用,投入足够的精力、投入足够的时间,做项目促改革出成果,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培养好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建设铜陵学院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扎实做好2022年的人才培养工作,倪国爱强调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出成效。第一个关键词是“突破”。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2022年要在哪个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上实现突破,特别是要在“高峰学科”“四新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专业认证”“课程思政”“产教融合”以及“高层次人才等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谋划,狠抓建设质量。第二个关键词是“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照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学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深化教学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工夫,在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上有新进展,在管理创新上有新举措。院部教学工作要两手抓,一手抓基本运行,一手抓重点建设任务的产出。第三个关键词是“合力”。从学校层面、职能部门到院部,从院部负责人到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以及每位老师和学生,都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共同体,只有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才能将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12月31日,倪国爱主持闭幕式,丁家云作总结讲话。丁家云强调,这次会议是在全校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的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进一步认清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奋力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进一步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丁家云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要以更加高远的站位、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深邃的眼光,顺应发展趋势,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新挑战、新要求,在机遇中抢先机,在挑战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举财经旗、走应用路、做铜文章”的办学道路,始终坚持把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中心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坚持“创一流、提质量、补短板、强弱项、抓改革、促转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创新德智体美劳一体化育人机制。二要坚持目标引领,强化效果导向,书写好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的“奋进之笔”。全校上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标“三地一区”建设,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学生本位和特色发展,以人才培养质量求生存、以强优扶特求突破,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折不扣地完成好、落实好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集中精力落实好部署好“学科专业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申报、一流师资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评价改革、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等重点工作。三要强化组织领导,练就过硬本领,真正把教育教学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到实处。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生活方式,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阔新眼界,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发展节奏,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增强调查研究本领、增强系统谋划本领、增强善作善成本领。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通过线上方式集中收看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博士作的《新判断 新任务 新体系 新基建》专题讲座。全体与会人员分8组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分别推荐杜莹莹、崔捷、蒋丽、汪春成、陆媛、张美玲、陈静、王洲嫄作为小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文:孙科 图:张文斌 审稿人:高天星 文太宝)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