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有哪些?
3、翻译“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参考答案】
1、孔子采用例证方式驳斥了冉有的托词,指出其观点的错误,并层层剖析,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分崩离析;祸起萧墙;季孙之忧;大动干戈;既来之,则安之。
3、君子最痛恨那种不说“我想得到它”却为了得到一定另找借口的行为。
注:安徽成考网为广大考生发布2019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更多科目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请点击查看:2019年安徽成人高考所有科目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